科学伴成长 星光启未来
栏目:华体会APP下载 发布时间:2025-10-10

  2024年12月,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公布施行,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“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”。今年是首届“全国科普月”活动,主题是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、夯实科技强国基础”。为了积极开展好“全国科普月”活动,新学期开学以来,市教育局、市科协围绕市委、市政府的中心工作,聚焦科技前沿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,紧扣科技和教育教学的融合,针对家长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科技热点和教育需求,策划开展一系列特色鲜明、富有教育意义的科普活动,进校园、进课堂,精心打造各类特色鲜明、亮点突出的科学主题活动,助力学校科学教育,让“爱科学、学科学、用科学”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,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
  为进一步抓好科学教育,市教育局不断拓展科学实践活动,组织开展各种科学实验进校园,进课堂,上好一堂科学课,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活动,提升课后服务水平,促进教育教学发展。同时,各学校将科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最基本的、必备的项目,鼓励、引导学生参与以科技为主题课程的课后服务。各学校要积极开展科普讲座、科学实验、科技创作、创客活动、观测研究等科学实践活动,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吸引力。加强对学生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指导,引导支持有兴趣的学生长期、深入、系统地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,引进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和社会优质科普类课程参与学校科学教育,不断满足中小学学生多样化需求。

  新学期开学之初,永济市科协联合永济市教体局,在实验小学、卿头小学、城北中学、北郊小学4所学校开展“玩转科学·脑洞大开”科学实验秀活动,吸引超3000名学生参与。活动通过沉浸式实验展演与互动实践,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。活动寓教于乐,将抽象科学“变身”趣味秀活动,精心设计“液氮大炮”“马德堡半球”“掌中火”“烟雾秀”等8个经典实验,将气体性质、大气压、化学反应等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场景,学生们在惊叹与欢笑中领悟科学奥秘。此次活动以创新形式推动科学教育进校园,让青少年在“玩中学、学中创”,为校园科学教育注入活力。

  为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学生科学探究热情,助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,今年新学期以来,市科协在充分征求学校科技教师教学需求的基础上,针对小学《科学》课程内容,购置了与其配套的科学实验包。科学实验包有课程设置、动手实验、互动交流等板块,集科普推广和实践于一体,具有大量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。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,这些实验包或许不大,但装载的是探索世界的“钥匙”,是点燃科学梦想的火种,希望孩子们在动手与实践中爱上科学、学会思考,让“为什么”成为探索的起点,让“怎么做”成为成长的阶梯。

  据悉,为了服务校园科学教育,市科协创新科普教育,打造“订单式”科普新模式,推出了科技社团科普品牌“在线预约”平台。该平台整合了30家市属学会、协会、研究会的25个科普品牌资源,提供87场科普活动预约服务。同时,市科协将大力倡导家庭科学教育,突出科普价值引领,聚合科普专家力量,推出家庭科普公开课,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科普活动,打造“家门口”科学教育阵地,推动科学教育走进千家万户,提升家长科普意识和学生科学素质。

  在盐湖区钱学森科技小学,去年该校投入使用的校园科普馆已成为学生们在课间探索科学、增长知识的好去处,也成为这所学校科学教育的亮点。作为盐湖区首家校园科普馆,该馆由盐湖区科协、盐湖区教体局共同建成,建筑面积210平方米,分为神奇光学、奇幻电磁、奇妙数学、力学世界、前沿科技等展区,通过科学有趣、贴近生活的展项和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,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科学的奥秘和神奇,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今年,盐湖区钱学森科技小学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。